Logo
青海湖湟鱼洄游观测中引入C750D

青海湖湟鱼洄游观测中引入C750D

青海湖,作为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不仅是众多候鸟的栖息地,更是湟鱼这一珍稀物种的家园。每年春夏之交,青海湖都会上演一场壮观的湟鱼洄游盛景,吸引了无数自然爱好者和科研人员的目光。
①湟鱼洄游
 
一支由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和哈尔滨工程大学组成的科考团队也来到这里进行考察,他们要对湟鱼洄游进行观测,同时收集更丰富的青海湖水域信息。而他们所使用的,是不同于传统观测方法的声呐技术。
 
声呐技术的原理是通过发射声波并接收回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识别。在青海湖湟鱼洄游观测中,科考团队所使用的一台国产化的多波束二维图像声呐便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现出独特的技术优势。
③750 D截图
 
首先,声呐技术能够实现对湟鱼的大规模、非接触式观测。传统的观测方法往往需要人工下水或使用无人机进行拍摄,不仅效率低下,还可能对湟鱼造成干扰。而声呐技术则可以通过发射声波,覆盖更广阔的水域,同时避免了对湟鱼的直接接触,降低了对其生态行为的影响。
 
其次,声呐技术能够提供丰富的生态信息。通过分析回波信号,科研人员可以获取湟鱼的数量、分布、游动速度等关键数据,进而对湟鱼的洄游行为进行深入分析。这些数据对于了解湟鱼的生态习性、评估其种群状况以及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声呐技术还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科研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整声呐设备的参数设置,以适应不同水域环境和湟鱼种群的特性。这次的测试,科研人员还用到了C900:一款工作频率为900kHz的小型图像声呐,能够对80米以内的鱼类等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并提供高精度图像。
④c900图片
 
在青海湖湟鱼洄游观测中引入声呐技术,不仅提高了观测的效率和准确性,也为生态保护工作注入了新的动力。通过实时监测和分析湟鱼的洄游行为,科研人员可以及时发现并应对可能出现的生态问题,为青海湖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